一、总体运行态势:稳中蓄力,韧性筑基
根据无锡市场协会2025年7月初的最新采集数据,2025年上半年,无锡市商品交易市场五大行业(涵盖生产资料、工业品小商品、建材家居、农副产品批发、农贸市场)的40家重点市场单位,实现交易总额1056.41亿元,同比增长1.54%。尽管这一增速低于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的整体增速,但在全球贸易形势复杂多变、国内消费结构深度调整的大背景下,无锡市商品交易市场凭借自身的适应能力和创新举措,展现出了较强的市场韧性,为后续发展积蓄了力量。

如上图所示,2025年上半年生产资料行业销售额占比53%,是商品交易市场中体量最大的一块;建材家具装潢行业、农副产品批发行业、工业品小商品消费品行业分别占比22%、18%、5%,农贸市场占比最小,仅2%。表明生产资料行业作为基础性资源市场在无锡商品市场经济发展中仍占据重要地位,同时也将面临更多压力。
从行业结构来看,传统市场面临诸多挑战,但新兴领域通过积极的业态创新和服务升级,成功实现了“补位”发展。例如,建材家居市场虽受房地产行业调整的影响,部分传统业务增长乏力,但智能家居、绿色建材等新兴细分领域却凭借前沿的技术和环保理念,开拓出了新的市场空间,实现了增长;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通过“产地直采 + 冷链物流”的高效模式,优化了供应链,尽管交易额同比有小幅下降,但降幅低于整体市场预期,在稳定市场供应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五大行业运行特点:传统承压与新兴突围并存

(一)生产资料行业:工业需求托底,新兴领域添彩
据采样数据显示,2025年1 - 6月,生产资料行业营收总额达到555.13亿元,同比增长5%,在五大行业中增速较为突出。其中,钢铁、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受国际价格波动的影响,交易额出现一定起伏,但整体仍保持增长态势。这主要得益于国内工业生产的稳定需求,特别是制造业持续发展对原材料的刚性需求。同时,化工原料、机电设备等工业中间品需求稳定,交易额同比增长明显。南方不锈钢市场上半年销售同比增长19%,中储金属市场上涨13%。
随着无锡市重点产业链建设的深入推进,低空经济的发展,高端装备、新能源等领域对生产资料的需求日益旺盛,交易活跃度不断提升。例如,新能源电池原材料交易量大幅增加,带动镍、铜、铝等材料市场交易额明显提升,成为市场新的增长亮点。国联金属材料市场、中恒钢市、贯庄金属材料市场较去年同期均保持稳中有升发展态势。
(二)工业品小商品行业:电商冲击下的艰难转型
2025年1-6月份,工业品小商品消费品营收为56.46亿元,同比下降17%,是五大行业中降幅最大的领域。传统批发模式受到电商平台的强烈冲击,消费者购物习惯的改变使得线下市场客流量大幅减少。电商平台凭借其便捷的购物方式、丰富的商品种类和优惠的价格,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然而,部分市场通过“线上 + 线下”融合、定制化生产、跨境出海等方式积极突围。比如港下双面呢服装市场在国内市场发展火爆的情形下,仍主动出击,实施“内外联动、跨境出海”战略,携手浙江嘉兴毛衫派服装专业跨境平台,采用“走出去”与“请进来”双向策略发力,以数智化赋能为驱动,依托数字AI技术,助力商户拓展海外客户和市场,上半年成功实现销售5亿元,同比增长5%。
当前,面对消费降级,一些市场广开思路,开辟夜市,主动融合文体旅文化引流,积极寻求新的蓝海。例如,无锡招商城、五洲工博城等市场,开设夜市展区,大屏幕实时播放“苏超”赛事,以沉浸式体验,为周边市民提供休闲娱乐打卡之地,有效带动了消费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网购带来的冲击。无锡皮革城一方面紧抓皮革服装核心业务,另一方面积极寻求多业态合作,目前市场已形成纺织、建材、物流、商超、夜市等综合一体化发展模式,通过延伸消费时段、叠加多元体验,满足周边群众便捷消费,间接抵消了行业下滑带来的影响。
(三)建材家居行业:房地产调整下的结构性机遇
2025年1-6月,建材家居装潢行业营收为236.93亿元,同比增长2%。房地产行业的量价双降(1 - 6月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同比下降13.21%)对建材家居市场产生了直接的冲击,传统建材销售面临较大压力。但智能家居、装配式装修等新兴领域却表现亮眼。华厦家居港作为无锡市高端建材家居一站式服务中心,通过与华为、小米等企业合作,打造全屋智能解决方案,将智能家电、安防系统、环境控制、低碳节能等融为一体,为消费者提供了便捷、舒适、安全的居住体验,并引入更多配套品牌商合作,形成“总部经济”引领传统消费新趋势,上半年实现销售4亿元,同比增长2倍多。
同时,绿色建材市场也受到消费者的广泛青睐,环保型板材、节能门窗等产品销售增长迅速,为建材家居市场带来了新的增长动力。锡沪装饰材料市场同比增长35%,江阴金三角、五洲国际装饰城则分别上浮2%和0.2%。
(四)农副产品批发行业:供应链优化驱动稳定发展
2025年1-6月,农副产品批发行业营收达184.28亿元,同比下滑0.92%,降幅相对较小。市场通过“基地直采 + 冷链物流 + 线上团购”的创新模式,缩短流通环节,降低损耗率。例如,无锡天鹏食品城与安徽、河南、山东等产地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直接从产地采购生猪等农产品,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采购成本。同时,通过冷链物流确保农产品的新鲜度和品质,再结合网上采购、社区团购+物流配送的方式,将农产品直接送达客户手中。
此外,像盛阳食品城在经营中加大对水产品质量的把控,通过统一农业农村局设立的产地源头检测、市市场监管局设立的第三方驻场检测、盛阳食品城自己设立的水产品检测等三方检测标准,多环节严查,全链条把控,闭环式管理,有效提高了消费者对市场水产品的信任度,稳定了市场份额。好得家国际食品城作为新搬迁成立的国际化进口食品集散中心,定位明确,功能齐全,通过展会经济,搭建直供平台,为商户带来直观效益,呈现搬迁即红的良好效应。无锡万众购批发市场、宜兴瑞德果蔬批发市场、江阴江南农副产品市场,在加强货源直供基础上,通过数智化应用,不断优化供应链,提升市场竞争力,从而稳稳把控各自细分市场。
(五)农贸市场:便民服务与品质升级的双重推进
从采样数据来看,2025年1-6月农贸市场营收为23.61亿元,同比下滑1%。随着“15分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推进,农贸市场通过环境改造、智慧化升级(如电子价签、溯源系统、电子触摸屏)提升了消费体验。整洁的市场环境、清晰的电子价签和可追溯的商品信息,让消费者购物更加放心、便捷,电子触摸屏导购更加顺畅、明了。
环境的改善带动品质的提升。比如蠡湖集贸市场、稻香市场、春城市场、周新市场等,通过引入网红小吃、品牌卤煮、预制菜、代烧菜等新品类、新服务,满足了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广益佳苑集贸市场、盛岸市场等,以传统文化为切入口,结合市场周边环境和社区治理,融合网红元素、玩梗幽默,营造出时尚新颖的消费氛围,吸引年轻人进场选购,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南禅寺朝阳农贸市场积极对接源头货源,在市场门口设置惠民公益售卖窗口,吸引周边以及江阴等地市民前来采买,活跃了市场人气,也打出了市场品牌。
三、挑战与对策:在变革中寻求突破与发展
(一)面临的挑战
1、外部压力:全球贸易摩擦、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增加了市场的不确定性。国际市场的不稳定因素可能影响生产资料等市场的原材料供应和价格,给市场带来经营风险。国际贸易政策的调整可能加剧导致进口原材料价格上涨,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
2、内部竞争:电商平台分流了传统批发市场的客源,部分市场同质化严重,同行业间竞争加剧。各业态趋于饱和,而消费群体总量变化不大。工业品小商品消费品市场等受到电商的强烈冲击,线下市场的竞争优势逐渐减弱。一些市场在产品和服务上缺乏特色,难以吸引消费者,导致市场份额下降。
3、结构矛盾:传统市场占比过高,新兴业态发展不足。坐商收租管理落后,经营创新能力有限。虽然部分市场在新兴领域有所探索,但整体来看,传统市场仍占据较大份额,新兴业态及服务的发展规模和速度有待提高。这可能会影响市场的长期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对策建议
1、加强政策研究:7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了七方面重点任务,明确释放了“大力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的发展信号。这为下一阶段享受政策红利提供了指引和遵循。当前,国家出台的一系列促消费政策,比如以旧换新,还将继续推进,并不断扩大范围。把握政策方向,把住政策红利,对市场发展而言,会是明智且正确的选择。
2、深化数字化转型:建议市场建设智慧化平台,提升供应链协同效率,降低中间环节成本。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市场的智能化管理和运营。通过数据分析,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优化商品结构和布局,提高市场竞争力。
3、促进业态融合:开展“市场 + 电商”“市场 + 展会”“市场 + 文旅”等跨界模式,拓展增值服务。通过与其他行业的融合,拓宽业务范围,增加收入来源,提升市场综合效益。例如,将农贸市场与文旅结合,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沉浸式农贸文旅体验区,吸引游客和消费者。
4、加强品牌建设:建议市场加强自身的品牌宣传和推广,提高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引入网红品牌、特色产品,发展首发经济,通过举办品牌活动、参加行业展会等方式,展示市场的特色和优势,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和商家。
(无锡市场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