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无锡商务公众号
“夜经济”的消费市场有多大?
根据商务部发布的
《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报告》显示
我国约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
“夜经济”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
“新 引 擎”

面对如此庞大且快速增长的“夜经济”市场,无锡正以创新政策与特色场景为笔,为城市“夜经济”绘制一幅“锡式繁华”新图景。
近日,市商务局出台《无锡市繁荣夜间经济十项措施》(以下简称《十项措施》),聚焦品质提升、消费体验、功能配套三大类,大力推进“1231”工程,培育10个夜间消费商圈(商街),打造20个特色夜市,推动30家文体场馆夜间延时开放,焕新100家夜间消费特色店,全力打响“锡夜精彩”夜间经济消费品牌。

01 品质提升彰显区域特色
根据市数据局发布的《无锡夜间经济大数据分析报告》,2024年全市日均夜游人流量(包括市民、来锡访客)292万人次,同比增长13%。今夏,春晚“长尾效应”更加速点燃夏日经济。如何将“流量”变“留量”,推动“夜经济”走向“长期生态”?《十项措施》从顶层进行设计,全力打造更具专业化、品质化、产业化的夜间经济品牌。
“聚”出热情
目前,在全市“锡夜精彩”品牌下,江阴市“澄江夜宴”、宜兴市“TAO最宜兴”、梁溪区“今夜‘梁’宵”、锡山区“夜嗨锡山”、惠山区“畅享盛惠”、滨湖区“‘滨’纷超乐派”、新吴区“新吴夜肆YES”、经开区“GO‘经’彩乐‘开’怀”等八个板块品牌已初具规模。此次发布的《十项措施》中明确提出,每个板块要进一步结合“建设餐饮集聚型、购物集聚型、文体消费型夜间经济集聚区”的要求,构建起层次丰富、特色鲜明的夜间消费网络体系。同时,我市将大力扶持市场主体,培育壮大品牌企业,招引一批具有行业引领力的知名品牌企业,扩大夜间消费集聚力和影响力。
“加”出精彩
《十项措施》指出,鼓励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中山路、湖滨商业街等重点区域率先延长营业时间,引入深夜书店、音乐俱乐部、24小时便利店等特色场所;鼓励文艺、体育、社交、零售等业态跨界融合,丰富“运动+”“演出+”“二次元+”等复合式消费新场景;利用抖音、小红书、美团等新媒体平台精准推送信息,点燃消费热情,培育市民夜间消费新习惯。
02 多元盛宴激活“流量”密码
今夏,上海“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加开夜场;夜幕下的杭州“西子廊桥”化身为流动的舞台;西安大唐不夜城解锁盛唐十二时辰……这些多元化、沉浸式的夜间消费体验场景,正让城市“越夜越美丽”。
无锡积极汲取夜间经济“优等生”们的实战心得,《十项措施》着力在夜游、夜味、夜健、夜演四大领域集中发力,力求让游客的夜间消费体验“可感可及”。

·夜游,以场景创新为引擎,将地方独特的历史文脉、非遗资源、艺术特质深度融入夜间消费场景设计,进一步提升拈花湾、惠山古镇、鼋头渚等夜间文旅消费目的地的无锡辨识度。
·夜味,联动非遗老字号与核心商圈,发布“运河食光”夜间美食地图。
·夜健,推出“跃动锡城”品牌,依托无锡马拉松等赛事打造夜间衍生品市集,开发“运动+消费”联名卡,建立“周周有赛事”夜间日历,鼓励体育场馆开设晚9点后运动特惠时段。
·夜演,以无锡美术馆、无锡奥体中心、无锡交响音乐厅、无锡文化艺术中心“四大地标”为依托,打造消费融合新高地,擦亮“无锡有戏”小剧场品牌,办好本土音乐活动。
03 功能配套夯实发展根基
繁荣的夜间经济离不开坚实的配套支撑与包容审慎的监管环境。这个夏天,烟火升腾的近湖路网红夜市以“公约共守、多元共管、创意共享”为内核,既焕发了“夜经济”活力,又彰显城市治理智慧。此次发布的《十项措施》,也在功能配套保障方面持续加力。

加大政策支持,依法盘活利用城市核心区老厂房、老仓库等资源发展“夜经济”,优化改造审批流程,针对消费拉动明显领域精准施策,鼓励策划特色夜市并择优给予资金支持。
提升服务功能,鼓励建设智慧监管与信息服务平台,完善夜间交通指引、公交延时、停车服务,投放智能便利柜等便民设施,并定期开展消费意愿调查,摸清需求。
优化监管模式,建立审批“绿色通道”和包容审慎机制,在严格落实餐饮油烟、噪声、光污染防治,确保不影响周边居民的前提下,依法放宽对夜间促销、展演、外摆经营等活动的审批,简化手续,支持在夜市重点区域创新灯光牌匾管理,利用街面开展形象展示,营造规范有序、活力迸发的夜间氛围。

“《十项措施》的出台是无锡持续释放‘夜经济’发展潜力、为消费注入‘夜色动能’的有力举措。我们将聚焦深化消费品牌、挖掘消费新潜力、完善消费载体等方面,持续促进夜间商业消费。”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来源:新华社